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5-08-15 20:29:07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煤矿地质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1

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10级采矿工程学生的煤矿地质野外实习于2012年6月18日至6月19展开,由煤矿地质学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带领队伍对邯邢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这次实习不仅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而且也是为了加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印象,对各种地质名词的解释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进一步具体化的了解了地层的形成,岩石的种类,以及煤层的分布情况,这次实习也是对煤矿地址学的一个总结,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

2、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

3、认识岩浆侵入体。

4、建立一套完整的地层层序。

二、实习时间

本次地质实习共计二周十天时间,其中野外工作2天,编写报告3天。

三、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实习区位于邯郸市,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

1、地理位置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km,离首都北京450km。邯郸市总面积12000km2,其中市区面积457 km2。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m;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m。

2、资源环境

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63亿m3。区内由南向北分布有漳河、滏阳河、洺河,均属海河水系。漳河源于山西省,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9。3亿m3,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m3。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m3,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52亿m3。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82亿m3。邯郸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达40多种,主要有煤矿、铁矿、水泥用灰岩、铝矿、粘土矿等。其中煤和铁矿石储量相当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金属资源有:铁、钴、铜、汞、钼。非金属资源:煤炭、铝土矿共生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瓷土、石膏、水泥用黄土、大理石、重晶石、石墨、兰石棉、石英岩、玄武岩、钾长石、斜长石等。邯郸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古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梁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京娘湖、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

3、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6。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11亿元;分别增长4。0%、11。7%和1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712元,增长9。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6。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61元,比上年增长3。6%。200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粮食总产量达373。4万吨,比上年下降3。2%;棉花产量79812吨,下降2。5%;油料产量195903吨,下降3。0%,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邯郸工业在占有能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2002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年产钢6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7%;产铁819万吨,增长16。6%;产原煤1601万吨,增长5。2%;纱11。7万吨,增长14。2%;年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7。5%。随着国家对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邯郸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GDP比重的35。3%。全市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38。1亿元,增长14。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38。3亿元,增长14。2%,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689。7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8。6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407元(折合1909美元),增长14。1%。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5328元,比上年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3元,增长13。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降低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3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4%,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平方米,增加0。7平方米。

4、人口

邯郸市2002年末总人口84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9。8万人,非农业人口161。4万人。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市区人口136万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

5、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春燥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21℃(1951年1月3日),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在12。6℃~14。1℃,年降水量489~585mm,其中7~8月份占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

四、组织状况

1、带队老师:关英斌、李海梅老师。

……此处隐藏19958个字……的认识和学到新的知识,这都归功于此次实习的作用。这次实习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知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学会了地质工具的运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不过我们从中也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应该用铅笔等等,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7

前言

为了加强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可少。11月12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王巩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我们学校后面的实习基地—阿哈水库。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本实习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在学完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为我们今后将要学的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为煤炭工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的专业思想。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知识。所以特进行此次实习。

一、实习目的

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认识。要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二、实习时间

11月12日星期五

三、实习地点

从学校出发——阿哈水库——五里冲——金沙湾——学校。其中阿哈水库位于贵阳市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属乌江水系,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19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8千米。该水库1958年4月设计,同年8月动工修建,1960年6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米,坝顶长为133.0米,坝顶高程为1114.50米,校核洪水位为1113.5米,总库容为7200万立方米。

四、实习内容

1.地形地貌观察(南北高,中部低、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2.白云质灰岩的观察(白云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钙质页岩火山碎屑岩在阿哈水库西侧);3.沼泽地观察(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夹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4.水的循环(煤锈水,铁,锰,酸性水,生石灰,富营养化,一级保护区,小车河,属乌江水系);5.节理观察;6.沉积岩观察;7.岩石产状观察(贵阳地处向斜的核部);8.罗盘的使用;9.盐酸鉴别石灰岩;10.第四季红粘土;11.指示植物(柏木为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箕,茶,松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12.阿哈水库地质结构(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米,坝顶长为133.0米);13.河流的搬运作用;14.方解石观察;15.岩石的构造与构造观察;16.植被观察;17.自然剖面观察;18.裂隙井观察;

19.岩层产状(水平,倾斜,直立,倒转);20.断层观察(三,二迭系,侏罗系,煤系);21.矿物识别(石英,长石,角闪石,方解石等);22.岩石识别(灰,页,泥,煤岩)。

五、总结

经过1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野外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地质认识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教师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8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20xx年7月1日

实习目的和任务: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1) 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 了解该地区的地层构造和特殊的`地层关系;

3) 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对比地层划分,熟悉地层时代;

4) 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5) 认识实习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6)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7) 学会做简单的野外地质记录;

8) 编写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