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26 07:17:07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我们十一册学习过《赤壁之战》,对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哪些?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木牛流马

2、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

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阴险狡猾;

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

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善于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教学重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

(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

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

二、新授

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

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

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

(学生交流汇报。)

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

8、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

(学生汇报交流。)

9、现在我们就实地的感受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哪些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

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生汇报。)

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

(师板书神计妙算。)

12、面对诸葛亮的神计妙算,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到:他说什么呢

13、当时周瑜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14、读的不错,无论是诸葛亮的神计妙算、还是周瑜的嫉妒之心,曹操的谨慎多疑、 ……此处隐藏18041个字……;诸葛亮料事如神,算准了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板书: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2、过渡:这就是神机妙算啊!怪不得文章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想像一下,周瑜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佩服、赞叹----)指导朗读。

4、千百年来,诸葛亮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只是其一,关于他的故事你还知道有哪些?如:借来的箭怎样还给曹操呢?

又如: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

苦肉计 借东风 火烧赤壁 刘备娶亲 三气周瑜 诸葛亮吊丧

5、你还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智慧超羣---)

6、草船借箭,每个环节都关系着借箭的成败,每个细节都彰显着诸葛亮的智慧。

后来人们写了一首诗歌,来赞美诸葛亮:

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通晓地理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留在学生心里。】

四、拓展

1、《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让人难忘的人物和故事------

2、同学们,希望你与书为友,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从文学中汲取力量,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优秀文化的缩影,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教材,还要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读好一篇文章到读好一本书,从读好一本书到读好一段人生。】

板书: 草船借箭

知天文:大雾漫天

神机妙算 晓地理:顺风顺水

识人心:曹操、鲁肃、周瑜

点评:在这节课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对话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细细品读体味中,一个活生生的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跃然纸上,也跃然在学生的心中。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

一、教学要求:

1、讨论、理解课文二、三、四段主要内容。

2、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进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吹塑纸小船数只。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内容:

学习二、三、四段。

六、教学过程:

1、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看到诸葛亮面对周瑜的蓄意谋害和步步紧逼,是顾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务。周瑜以为诸葛亮了上自己的当,以为自己是十拿九稳地占了上风,非常高兴。诸葛亮怎么完成任务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是怎样做的?(默读3—5节后答)

2、你从中看出什么?是怎么看出来的?

备用:

①周为什么吩咐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用的材料?

②诸葛亮怎么敢找鲁肃帮忙?

周瑜:想害诸葛亮,从“造”的方面卡,对诸葛亮的打算一无所知,连听了汇报也不明白。

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鲁肃不会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准备。(识人心)

3、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却在充分准备之后,稳扎稳打地开始行动了。(自由读6—9节)看看诸葛亮是怎么指挥军士们利用草船借箭的。读书要求:

①用“__”把出发时间、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语句勾出。

②根据课文内容,把借箭经过向同桌讲一讲,注意用上书中的重点词句。

4、请同学上台,用小船演示,讲述草船借箭的经过。(出示小黑板:长江方位图)

5、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关句。(知天文)巧借天时

6、他还作了哪些安排保证借箭成功?

——①擂 ②船

7、为什么叫士兵擂鼓呐喊? ——造成进攻假象,逼使曹军放箭。

8、为什么先叫船头朝西,后来又叫朝东,还要“一”字儿排开?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谋远虑,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条件,叫巧借地理。(晓地理)

9、为什么调转船头后,书上要说是“逼近”?

——①已惊动曹军,冒着危险;

②使曹军误以为是真的进攻;

③表现诸葛亮料事如神,胆识过人。

10、看插图,空中大雾迷漫,船外箭雨纷纷,诸葛亮却手摇鹅毛扇,正在饮酒取乐。请用“~~~”勾出他这时说的话。抽读。他为什么笑首说“只管饮酒取乐”?抽读。你为什么这样读?齐读。

11、曹操出兵没有?他怎么做的?——正中下怀

11、曹操是怎么知道上当的?引读“诸葛亮吩咐……。”他为什么“吩咐……”?

——①嘲讽、动摇军心;

②知道追赶不上;(抓“顺风顺水”扣“船头朝东”)

③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三天借箭十多万。(结果)

小结: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按诸葛亮的安排进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诸葛亮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用为蜀、吴联军主帅的周瑜本应非常满意,他却长叹一声,导读。他为什么要长叹?

15、“神机妙算”什么意思?带有什么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说出来,对他来说是多么痛苦,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输。再读这一句,体会周瑜的心情。

小结:两人斗智,至此胜负分明。

16、现在回顾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①三天有大雾;②鲁肃会帮忙;③二十只船够;④船头东西摆;⑤士兵擂鼓喊;⑥只管饮酒乐;⑦出发、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写诸葛亮从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万枝箭,为什么课题却命“借”?

——①还击;②还因为在借箭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巧妙地借天时、借地利、借对人的.了解,巧妙地安排,从强敌手中智取十多万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阴谋,打击了曹的实力与士气,为联合抗曹做出了贡献,命“借”就有利于表现他的才干。

18、就从这个“借”字,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你对诸葛亮什么感情?赞扬什么?

19、回顾板书(连线) ——蜀吴联军本当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气量狭小,生了妒忌之心。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两军交战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万的诡计来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机妙算,结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万,迫使周瑜仰天长叹,低头认输。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们读记叙事情发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写类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别人看得明白。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