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课文7个自然段,通过简短而又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从而揭示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课文要求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观、渴"等8个字。
课时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
2.会写"观、渴"等8个字。重点指导“观、渴”。
3.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
2.会写"观、渴"等8个字。重点指导“观、渴”。
教学难点:
会写"观、渴"等8个字。重点指导“观、渴”。
教学准备:
课件、田字格、青蛙、小鸟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上课之前,咱先猜个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像逗号,长大穿绿袍。"这是谁呀?
对,这就是青蛙。小青蛙穿着绿衣服,所以,青蛙的"青"字,就是"青色"的青,没有虫字旁,不是"蜻蜓"的"蜻"。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小青蛙有关的故事《坐井观天》。(师写生书空,重点指导"观")
3.齐读课题。简单介绍寓言特点。
师: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往往藏道理,也就是寓意。学完了《坐井观天》,我们要能知道这里面藏着什么道理,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读通读懂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读书识字情况。
(1).出示文中句子。(抽学生读、齐读。)
A.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用水井图帮助理解“沿”,再延伸运用。)
B.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C.朋友,别说大话了。
D.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哪"蓝色多音字,用两个句子区别读音。)
E: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2).出示词语。(抽生读,音不准相机教;开火车领读,读对了跟一遍,读错了纠正读。)
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大话弄错抬头无边无际
(3).出示"我会认"字。(读音、识记。)
A.看,害羞的字宝宝也被我请出来了。
B.同桌交流识字(注意相互正音,并交流识记方法,交流最有价值的方法。)
C.汇报交流。注意强调:
“渴、喝”可以编儿歌: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
“答、话、错、际、哪、抬”加一加、换一换。
D.识字游戏:摘果游戏。
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
E.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1.师:孩子们,字音读准了,相信我们现在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了,谁愿意来挑战一下?读完你们要回答老师几个问题:主人公是谁和谁?它们分别在哪里?在干什么?
2.抽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3.学生汇报。(贴出青蛙和小鸟,相机板书:争论)
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坐在井底的青蛙发生了争论。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生字:
井观沿答渴喝话际
2.指名点读,可以组词造句。
3.仔细观察,这八个字在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左右结构字左窄右宽,今天我们就重点书写这六个左右结构的'字。
4.交流注意笔画。(容易写错的笔画)
5.示范指导:渴。
6.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从旁指导,师提示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7.展示学生书写,引导学生自己作评价。
8.继续观察书写剩余生字。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表现的棒极了!小鸟和青蛙具体是如何争论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熟读《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图青蛙图
争论
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2一、教学内容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不相信,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二、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先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想法,感受寓意,续编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喝、渴”两个字,理解词语“无边无际”。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难点: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考一考:过火车读词语。
井沿 回答 抬头 口渴 喝水 大话 无边无际
(二)运用生字,指导写字
1.交流识字方法,学写喝渴两字。
学生交流“喝、渴”时,补充儿歌“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2.“喝、渴”这对孪生姐妹你能把它们写漂亮吗? (希沃的汉字功能)
(1)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指导学生说出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的高低情况呢?学生观察后说出渴左右上边等高,下边左短右长。
(2)重点笔画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小撇都是从“日”的竖画处起笔,竖折从小撇的尾尖处起笔)
< ……此处隐藏13652个字……>⑵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有感情地读句子。
⑶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沙漠礼堂森林
出示:(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⑷依照句式,练习说话:
①出示玩具熊猫和苹果,练习说话。
②启发学生说说熟悉的人和物。
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四、学习第6节、第7节
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天究竟有多大?谁说得对?
4、讨论:青蛙为什么会出错?
⑴学生使用学具,教师演示课件。
⑵练习有感情地读:
③说话练习: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我忍不住说:______________。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
信息世界
井
成语故事
⑴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⑵通过“成语故事”窗口,出示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的题目。推荐全注音卡通丛书《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14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卡片: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玩具熊猫、苹果、8开铅化纸。
3.多媒体课件:
(1)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小节:第6节和第7节的课文内容。
(1)选择正确的意思: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2)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3)想想说说:
听了小鸟和青蛙的话,我忍不住说:“ 。”
:世界
gàibì
井:井盖 井口 井沿 井壁 井水 井底
成语故事:九种动物图,点击后出现有关的故事题目、《成语故事》书。
动画:小鸟飞过村庄、河流、高山。
4.学具:8开铅化纸
一、复习旧知
1.交代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节。
2.读词语卡片。
3.用词语练习说话:青蛙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会读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 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
3、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4、小组探究。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五、课外扩展。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见了什么?
六、作业。
青蛙跳出井口后,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想的像翅膀,把你想到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