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瀑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瀑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瀑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⒈认字10 个,会写9 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的风景名胜举不胜举。每一处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其相关的诗歌也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近瀑布,去观赏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观,去聆听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可以吗?
⒉板书课题:瀑布,全班齐读。认读生字瀑,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与学生谈话,勾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乃至让他们心里每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⒈同学们,你觉得这首诗歌写得怎么样?
⒉怎么才能把这么美的瀑布读出来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自己试着读读,如果还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就更好了。
⒊学生自己朗读,教师巡视。
〔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意之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⒋谁能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到哪一小节,就展开哪一小节的自主学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还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图片或媒体展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付,转化为新的问题。如:同学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好像真的.看见了瀑布!,你能让我们也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吗?
〔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为升入中年级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指导他们读好诗歌的每一小节。〕
⒌假如此刻你就像课文插图中的小朋友一样,正站在瀑布脚下,你会发出一句什么样的感叹?
⒍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涵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而发,意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
伴着你的读书声,我仿佛站在瀑布的脚下。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同学们热爱大自然吧!因为这壮美的景观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
《瀑布》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
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的妙处并学习使用。
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难点】
1.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欣赏时,教师激情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对其不乏赞美之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XX自天涯”,今天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预习反馈】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三)【初读课文,巧梳理】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一共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时候对应哪些段落两次,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节雨季------第2段;枯水季节-------第3--5段
2.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气势磅礴、危险、震耳欲聋、与众不同、声势浩大
(四)【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品读3---5段,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壶口瀑布
(小组讨论,圈画出重点词句,并作分析)
2.第五段写石头有什么作用
(用石头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属于侧面描写)
(五)【再读课文,感悟主旨】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作者写作本文,只是为了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儿女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巨大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身体力行,爱我中华】
如果有一位外国友人向你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你会怎样给他介绍(100字左右)
温馨提示:结合本文所学的有关内容
(七)【视频欣赏,中国美】
《瀑布》教学设计3【课文说明】
课文的主旨也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抒发自己由焦虑和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将主题提升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的哲理上来。这篇课文对于学生的观察、感受、联想、思考都很有启发。从中也可以领悟,对生命的思考,既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来自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 ……此处隐藏19807个字……还没背过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来读。
五、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1、现在让我们来默读课文,默读后回答老师的三个问题。要认真读,读后动脑猜猜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不能解答的,引导学生课外再查资料自己解决。)
3、老师的问题:你听到瀑布的声音了吗?看到瀑布的样子了吗?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说出来吗?
六、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学过这篇瀑布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搜集到这样的诗句吗?下课以后试一试!
《瀑布》教学设计15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
(1)“凝神谛听”是什么意思?(注意力集中仔细地听)
(2)他在凝神谛听什么呢?(远处的瀑布声)出示瀑布声响
二、感悟声响
1、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划出文中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
2、文中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有哪些呢?谁来读一读。
3、刚进入风景区,我们听到了——
出示: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从远处飘来是怎样的一种声音?为什么不用“传”呢?(声音很小,轻柔,要细细的听)
(2)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就像——
(3)渐近渐响,那“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水声很响)
人喧马嘶的声音大吗?现在这潮水般涌过来的瀑布声都盖过了人喧马嘶,够大的声音。
(4)这段话中连用两个比喻,把瀑布的声音比作( )和( ),从中让我们体会到这瀑布声越来越响,这响声由远及近。
(5)指导朗读。
远听瀑布声似微风飘来,近听瀑布声像潮水涌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太美妙了!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美妙声音读出来吗?先练练。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齐读。
出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一架织布机的声音大不大(大)现在有多少架?(千万架)
(2)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你感受到了什么?(声音很大)
(3)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齐读这句话。
出示: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1)从一个“泻”字中,你看到了这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瀑布很高,水从上往下流得很急。)
(2)瀑布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如果此时,你在瀑布底下,大声的说话,旁边的人还能听到吗?(听不到)这声响够令人难忘的,谁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这句话。
三、感悟形态。
1、声音虽美,但如果我们来到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只听其声,未免太遗憾了!下面,请大家睁开慧眼,去真正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庐山真面目。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瀑布的形态,用浪线划出。
2、谁来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出示这两段话。
3、出示图片,教师叙述“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1)瀑布宽80米,我们的教室前后长十几米,现在有5个教室那么长。这么宽的白色缎子从织布机上泻下来,你感受到瀑布的什么?(壮美、气势非凡、不同凡响、雄伟壮观)
(2)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吧!先自己试读。
(3)指名读。
出示: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1)“银雨”指什么?(晶莹的水珠)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怎么又变成金街了呢?(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
(2)用上课文中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想象,描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谁来读一读。
四、体悟感受。
1、细细领略瀑布不同形态的美,体会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真实画面。我们想不想与瀑布水亲密接触呢?(想)
2、我们随作者来到了谷底,让我们从作者的感受中寻求自己的感受,读读5—7小节,找到喜欢的语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呆会儿与同学交流。
3、现在是我们交流感受的时间了,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谁先来说?
4、谁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
——与瀑布隔得很近,仿佛——尽情享受“银雨”扑面的滋味,好舒服!
我们无法前往享受一番,那就想想夏天体育课后,你撩过不少冷水来洗脸,这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板书:凉丝丝)
——每个细胞怎么会灌满活力的你有怎样的感受?
想象自己端坐在谷底,与瀑布咫尺相望。壮观的瀑布直泻而下,瀑声盈耳,惊心动魄,山回谷应。我们人仿佛置身在圆形的、立体的音乐池中。
——四周的瀑布声好比奏鸣的乐声,自然、美妙,扣人心弦,思绪也自然地飘飞着,身子仿佛就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为之激动、为之兴奋、灌注了无穷的活力。
——原本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的人,现在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熏陶之下,耳濡目染,人的胸襟开阔了,人与景合而为一,人瀑相融,人仿佛也成了瀑布中的一分子。
——瀑布的壮美、生机的无限,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陶冶,所以人们向往自然,都愿意去山水间走一走,看一看,汲取大自然的力量。
2、(反复引读)我们之所以久久……衣衫,是因为聆听……。/// 聆听……生机,所以我们久久……。好深刻的感受呀!作者早已陶醉于“訇然作响的瀑布声中”。
五、升华感受。
1、刚才我们与瀑布水亲密接触,感受人水结合的无穷享受,情景交融的无限魅力。“此时,徐霞客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2、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一句话赞美黄果树瀑布?
3、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出示第一节文字“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在心底默默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
4、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间悬挂着的歌,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我们就借宋祖英的《瀑布》一曲一表我们的赞叹!
六、作业设计
1、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用游览顺序,仿写一处景物,尽可能的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