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对今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对今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古对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通过观察图片、归类识字,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认真观察,掌握书写规律,能按笔顺书写“古、凉”等7个生字。
阅读与鉴赏: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并背诵,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韵文语言的魅力;认读“和风细雨、夕阳”等7个词语,能够观察图片或者联系生活理解意思。
表达与交流: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能够描绘出四季气候和景物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欣赏手势舞,激趣导入
1.播放一段《笠翁对韵》手势舞:“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激趣导入:《笠翁对韵》是大学问家李渔编写的,字数相同,词义相对,非常有意思!
2.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对韵歌》,指名背诵。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对韵歌,板书:古对今。
“古”是生字,怎样记住它呢?
引导学生利用熟字“故”减一减或“口”加一加记住。
相机指导书写“古”,理解课题(“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任务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出示自学要求:
一读: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结巴。
二标:标出小节号。
三画:圈画出本课生字词。
四读:再读课文,把韵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学习。
3.听录音正音。
4.自主识记生字。
5.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6.分小节朗读,随机识记生字。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出示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正音,然后说说识记方法。
重点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不一样,“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圆、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出示“寒”古文字,观察: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地上水凝结成冰,天气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
3.出示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认读。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自由读。
2.认读词语“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联系实际理解“和风”“晚霞”。
3.指名读韵文。
4.识记生字:晨、细、朝、霞、夕
出示古文字“朝”,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从草木之中升起,前一晚的残月还没有落下来。组词:朝霞、朝阳,认识另外一种读音“chao”,例如:我朝着操场走去。
加一加:晨细
换一换:霞
减一减:夕,与“西”比较。
第三小节
1.出示词语认读“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2.指名读,齐读。
3.识记生字“语、香”。
学习活动三:再读韵文,感知韵律美
1.自由大声练读,思考:韵文有什么特点?
2.体会押韵“凉、阳、香”。
3.打节奏读。
4.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学习活动四:理解韵文,体会对称美
学习第一小节
1韵文讲究对称,词义相对或者相近,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一小节,看看韵文是怎样对称的?
2.交流: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出示图片,认识宇宙,体会天圆地方,宇宙广阔无垠;然后再出示四季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引导学生观察。
4.自由读读,思考:第一小节是从哪些方面对韵的?
时间、形状、四季,感受宇宙时空广阔。
5.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思考:第二小节描写了哪些景物?
2.交流,说说是怎样对称的'?
“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3.拓展:
自然界每个季节风有不同的特点,说一说:微风大风狂风暴风……
傍晚的彩霞叫晚霞,拓展: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打节奏读,师生对读,熟读成诵。
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第三小节,说说是怎样对韵的。
2.出示图片,认识“桃树、李树、柳树、杨树”,然后再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感受四季之美。
3.读出四季之美。
学习活动五:背诵韵文,自主创编
1.有节奏地齐读儿歌。
2.出示填空,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齐背。
4.仿照韵文,创编。
对,对。
对,对。
学习活动六: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认读、识记。
2.组词。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
“细、语”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细”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
“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舒展,盖住下半部分。
5.临写。
6.实物投影评议。
7.同位互评,然后再写一遍提升。
学习活动七:延伸阅读,诵读对韵
(出示《笠翁对韵》),课后阅读或者学唱韵律歌。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宇宙四季自然
古对今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 ……此处隐藏23229个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简介什么是“对子”。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课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说我们要学习课文,有一个小动物也来了(猴子),跟他打个招呼吧。它给我们带来了好几个游戏,第一个游戏叫“火眼金睛”。
2、打开课本翻到56页,提出自读要求: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3、这些词中藏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你会读吗,先自由拼读一下。
4、具有火眼金睛的你想提醒大家哪个生字容易读错,带着大家读一读。(指名带读:如:我要提醒大家“凉”字,请跟我读)
5、全班齐读生字。
6、小猴子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几千年前的文字“朝”,出示甲骨文“朝”,看一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表示什么呢?你能给它组一个词吗?学习多音字“朝”。
7、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生字,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1)加一加:圆、凉、朝、暑、晨
(2)减一减:夕
(3)换一换:杨、霞、
(4)猜字谜:
细:田边种丝瓜。
朝:十日十月。
严:亚字长个小尾巴
8、齐读识字方法。
9、小猴子给我们带来第二个游戏:“摘苹果”。
10、出示词语开火车检查认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三、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1、引问:小猴子说你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好,能不能也把课文读给它听听呢?第三个游戏是:我是小巧嘴(自由读)谁来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你能找出文中有几组反义词吗?请你动手圈一圈,再读一读。
3、汇报: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朝霞和夕阳。除了是反义词有6对,不是反义词的是哪几组?虽然他们不是反义词,但这些词语之间都有关联。
由此我们得出:是反义词的`一定是对子,但是,是对子的不一定就是反义词,如文中的“鸟语花香”不是反义词但他们是对子。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5、齐读课文第1小节,你知道了什么?(春、夏、秋、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春暖、酷暑、秋凉、严寒准确地概括了四个季节的特点。)
出示猜字谜让学生猜:
严:亚字长个小尾巴;
酷:酉时告诉你
6、第2小节中共提到了哪些自然景物?逐个词的理解,再齐读第二节。第三节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齐读第三节。
7、看看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那些字?(是“方”“凉”“霜”“阳”“杨”和“香”)指名汇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为“ng”,这样的形式就叫“押韵”。韵脚就是句末押韵的字。如“方”“凉”“霜”“阳”“杨”和“香”就是韵脚,他们押的是ang的韵。
8、同桌合作:同桌互读对子歌,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四、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小猴子要在我们班上评选几名诵读大王,看谁声音洪亮,读得又好听就可以获得这个称号,有信心吗?
1、师生对读,游戏中再认。(我读古,我对今……)
2、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3、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4、评选诵读大王。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对子歌的内容包含得很多,有天文、地理、时令、自然等方面。今天我们学习的就包含有反义词的、时令、自然现象方面的。你会试着编一两句吗?
2、出示对子齐读:寒对暑,早对晚。日月对星辰。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千百年。有对无,出对入。宽对窄,买对卖。南对北,首对尾。西对东,始对终。干对湿,公对私。美对丑,薄对厚。远对近,古对今。明对暗,早对晚。
3、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大家表现都非常棒,下节课我们继续书写剩余的生字。作业要求: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