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8 13:53:11
《松鼠》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松鼠》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松鼠》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松鼠》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松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介绍。第一自然段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特点,二、三、四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住和吃这三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文中第一自然段对松鼠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松鼠,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松鼠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教学中,我设想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松鼠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第二部分写松鼠的生活习性,要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松鼠活动、住和吃这些生活习性写具体的,是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领悟文章内容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扮演松鼠,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加深认识。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动作,让学生加深记忆。

二、教学目标

1、能读会认生字11个,写字10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写作方法。

五、课前准备

1、介绍松鼠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3、每个同学做一个松鼠头饰。

六、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跟你们一起上课,你们猜,它是谁?(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松鼠的文章。(板书课题)从松鼠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松鼠也叫“灰鼠”。一般长相都是身体细长,尾大多毛,眼大,性格活泼,喜欢上窜下跳,稍有风吹草动即窜入密林或草丛中。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由于同学们没见过松鼠,对松鼠的知识了解甚少,上课伊始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些有关松鼠的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松鼠的资料。

1、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也可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办法搜集到的?

2、小组交流后,推选同学在班上说。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个性需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文。

3、读全文,小组讨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二课时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松鼠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里迎来了一位小客人。看,它是谁?录像里,拍摄了松鼠的一些生活习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对课文的主角——松鼠了解不多。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一只鲜活的松鼠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拉近了松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画松鼠,了解外形。

1、学生找出描写松鼠外形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松鼠。

2、介绍松鼠的外形。

(1)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画,向大家介绍松鼠的样子。

(2)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松鼠的外形的?

(3)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完成练习。

3、小结:学习了这段话,大家学会了介绍动物的外形可以先总后分进行描写,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它的外形。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画松鼠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松鼠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让学生画松鼠、介绍松鼠的目的:一是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话的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清晰的松鼠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三是让学生懂得介绍动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顺序。]

(三)学生戴自制头饰扮演松鼠,老师扮记者,通过问答,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1、采访松鼠活动的情况。学生表演松鼠的活动特点。

2、采访松鼠住的情况。学生边接受采访边按先后顺序表演松鼠的搭窝过程。

3、采访松鼠吃的情况。

[通过采访、表演,调动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结合起来,把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松鼠》第二部分所写的,像不像刚才你们所介绍的。

2、朗读后思考:二至四自然段各写了松鼠的什么特性?

3、你觉得作者用了哪些词,哪些句子把松鼠描写得特别生动具体?

4、出示课件:

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最后,在搭好的窝上面加一个盖。

1、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2、你能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句话吗?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先写松鼠的外形,再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在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时,着重介绍了它的活动、住和吃这三个方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写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事物,要抓住特点去写,才能把事物写具体。

(六)写字。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捷”“蔽”“缝”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七、课外实践。

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班级内互相交流。

[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松鼠》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松鼠》,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巩固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事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而可爱的小动物,课文中哪里写了小松鼠的可爱和美丽呢?

二、讲授新课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的外貌描写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

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5、看图自己说说这只美丽的松鼠。

(指学生进行表达。)

6、出示练习,进行有顺序进行描写的习作指导。

(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第五题。)

7、学生齐读对松鼠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为什么?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对松鼠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1、松鼠不仅美丽而且还可爱,小组里说说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爱?

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自然段。

4、学习第二段围绕松鼠的机灵进行理解:

⑴读了这段你觉得松鼠怎样?

⑵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很机灵?

⑶朗读这段,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

5、学习第三段围绕松鼠生活怎样搭窝进行学习:

⑴这段中给大家介绍除了松鼠的什么?

⑵松鼠是怎样搭窝的?

⑶你对它有什么想说的?

⑷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6、学习第四段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阅读:

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这段中有三个”它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各代表什么?

⑶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把每一段用一句话来说说,哪方面表现了松鼠的可爱?

8、小组间共同讨论,不要求每段进行概括,根据自己组的情况,选择进行概括。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吗?哪些地方在你作文写作中课文使用?

(大面积提问。)

【板书设计】

美丽: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松鼠

可爱:机灵、搭窝认真、自己劳动生活。

《《松鼠》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