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25 11:41:08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⑴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⑵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⑶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分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了解百分数。

⑴出示例题。

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小明 25 16

小华 20 13

小军 30 18

思考:你认为谁的投篮成绩好?

⑵同桌讨论,班级交流。

组织同桌讨论,然后班级交流。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用相差的方法比较:一种情况单单是相差数的比较,明显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学生的意见会被学生所否定;另一种情况是相差比较和倍比比较方法结合,但不容易说清楚。

用倍比的方法比较:一种情况用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比较,另一种情况用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比较。教师引导、合并成一种方法:用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比较,比较的结果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

⑶补充表格。

根据师生互动情况,将表格拓展。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投中次数占几分之几

小明 25 16 16/25

小华 20 13 13/20

小军 30 18 18/20=3/5

计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填表。

⑷引入百分数。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吗?

可能会出现化成小数比较;可能会通分比较,公分母可能是100,也有可能是300,引入百分数。指出: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板书:

16/25=64/100=64%

13/20=65/100=65%

3/5=60/100=60%

⑸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百分数。

二、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⑴读法和写法。

64% 65% 60% 同桌试着读出左面的百分数,交流读的方法:例 百分之六十四,从分母读起,读“百”,不读“一百”。

练习写百分数,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50% 40% 71% 29% 100% 200%

⑵感受百分数的意义。

出示练习十九1~2.

读或写出百分数;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例如:71%表示我国土地面积是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

⑶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思考:百分数的意义。

同桌讨论,班级交流,形成百分数的意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三、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⑴完成练一练。

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1”,图中涂色的部分和没有涂色的部分各占“1”的百分之几?

继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体会涂色部分的百分数和没涂色部分的百分数合起来刚好是单位“1”。

⑵完成试一试。

根据下面每个百分数的意义填空。

①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100;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 )︰100。

②六年级一班学生的近视率是20%。

六年级一班学生中,( )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0%。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适度想象:例如六年级一班学生的近视率是20%,没有近似的学生占( )%。

⑶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3.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学生独立判断,试着说说理由,达成相同的认识: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课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特点,我积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索百分数,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来到十二小和大家一起学习。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作为见面礼。请看大屏幕: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指99%和1%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两个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提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想了解百分数的什么问题?

生回答后,师归纳出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好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下 ……此处隐藏26270个字……么样呢,我们来看看。现在怎么办?你觉得怎么样?通分很麻烦。

要是一下子就规定好一个公分母,就省得每次通分这么麻烦了。用什么做公分母呢?

那么这两个分数可以改写成多少呢?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分数?分数的分子不可以是小数,人们就把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改写成了什么样?看看这些百分数,你觉得选谁更合适?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什么?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有了分数还要有百分数了吗?

百分数正是因为人们在统计中为了方便分析和比较,才经常用到它。这里还叫投中的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吗?咱们给它一个名称:命中率。理解吗?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创设需要比较的情境,让学生逐步体验感悟到需要在比较的时候建立一个统一的公分母,从而产生百分数的需要,体会到百分数的作用,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感悟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百分数和分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百分数是分数吗?它们有相同点吗?那它和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对于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有没有理解呢?咱们来看看。

这里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吗?为什么?(因为分母都是100)

哦,因为这些都是分母100的分数,所以你觉得都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大家觉得呢?一定?题目还没出完呢。看:这个可以改吗?改完后说说这个百分数的意义。第二个呢?第三个呢?为什么不可以改成百分数?

对于分数和百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随意说,注意点评)看来同学们对于百分数和分数的关系也了解了。

过渡语:同学们,刚刚咱们一起研究了百分数的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设计意图】:在前面已经对百分数的意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体会。由扶到放,让学生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说一说:

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感觉怎么样?

2、还有一些标签,虽然没有出示百分数,但也蕴含着百分数的思想,表示了百分数的含义。

牛奶盒上的包装。能不能用百分数的意义解释一下?

3、填一填

先说对百分数的认识,再填写。

4、写一写

(1)30秒内写10个百分数。看看能不能完成?(2)你写了多少个?能用今天的百分数说一说完成情况吗?

5、猜一猜成语中的百分数

6、比一比

我们学校有49%的是女生。我们学校也是49%的女生。这两个学校女生人数相同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在练习中渗透百分数应用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表示两个量倍比关系的数,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去了解。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5

一、妙设故事情景,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死板的教学方法会让推理过程枯燥无味,如果教师不能进行特色的教学设计,很难营造出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精彩故事与趣味游戏,并基于游戏或故事创设数学教学情景,拓展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手、眼、口等多种感官,实现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让教学散发独特魅力。

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加法与减法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并很快学会口答加法、减法的计算,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设置以下故事情景:“森林里鸟语花香、热闹非凡,有6只小鸟在一棵老树上唱歌,大家正唱得起劲,这时其他鸟儿仿佛听到召唤,也纷纷加入歌唱队伍,于是又飞来2只小鸟。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树上共有几只鸟儿吗?你是怎样计算的?”在故事情景渲染和教师的指引下,低年级学生很快被吸引进去了。生动的情景激活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学生会在情景中将生活经验与知识相联系,他们会借情景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列出式子 “6+2=8”。接着,教师继续讲故事:“过了一会儿,其中3只小鸟因有事急匆匆地飞走了。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在歌唱?”情景再次展示了减少的含义,这对于初接触加减法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认知体验过程,学生会借形象知识理解 “加数”“和”等相关概念。

二、妙设生活情景,借问题引发思考

俗话说:“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接,用实际生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很重要。在基于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素材,巧妙引出问题,从而借情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而积极参与探究。

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并理解“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先准备了一些图片学具,并让学生利用学具图片感受平均分,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二次展示分的.过程,如“分月饼”,教师结合学生的表述进行情景展示,在情景中,学生发现“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重要区别,进而在大脑中形象感知分数的意义。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与理解,教师可以继续引入生活情景,借生活情景让学生逐渐理解分数,进而有效建构知识。

三、妙设趣味情景,提升综合能力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广与普及,教师都喜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多媒体信息技术海量的学习资源以及图、光、影、声俱全的展现形式可以给予学生淋漓尽致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在多姿多彩、趣味无边的教学情景中乐学、善学。如何创设趣味情景?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因素创设形式不一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参与,发展学生思维。其次,教师可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可用通过网络构建网络数学学习与交流情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师可以用PPT为学生展示以下成语图片“百发百中”“十拿九稳”“百里挑一”“平分秋色”等,然后提问学生:“认真研究课件中所呈现的成语,仔细想想,成语的数都是什么数呢?”譬如“百发百中”一词,学生特别容易与百分数相联系,但对百分数的理解并不能简单停留在初步认识中,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百分数呈现出来,如药品说明中用到的百分数、饮料配方中用到的百分数等,教师巧妙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为学生的课堂探究提供感性材料,从而借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百分数。

总之,景因生设,情随师动。在数学课堂运用情景创设能效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乐趣。想让情景教学更有效,需要教师结合情景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景素材,有效借情景将抽象的数学推理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探究场景,并在情景中有效参与思考,从而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