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描的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素描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素描的心得体会1素描作为绘画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被历代大师视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直接途径。通过素描,艺术家们能够以简洁而准确的线条和阴影塑造出立体感,表现出人物形态的特征和情感的内涵。因此,素描已经成为视觉艺术领域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学习绘画、设计还是雕塑等专业,对素描的掌握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人物头像的素描教学中,我有几点体会。首先,要注重对比的表现,通过深浅不同的阴影处理来突出人物头像的立体感,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其次,要注重捕捉人物头像的特征和表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绘,准确地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另外,要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精准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头像的轮廓和细节,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最后,要注重实践和反复练习,通过不断地绘画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素描技巧和表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我国现代素描大师徐悲鸿曾提出了素描的“新七法”,这七法涵盖了素描的基本要点,包括“一、构图得当,二、比例准确,三、明暗分明,四、形态自然,五、轻重协调,六、气韵生动,七、神态传神”。其中前三点强调构图、形态和明暗的处理,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第四第五点则着重审美原则,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最后两点则强调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上表达形象,不仅要准确描绘外貌,更要传达内在的性格和精神境界。学习素描首要追求写实,确保比例准确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训练的深入,掌握形态和明暗也会逐渐变得容易,但要表现出自然的神态、和谐生动的调子却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这需要美术修养、技术熟练度和整体艺术追求的结合。
一、“形”与“型”的理解误区
绘画中,"形"和"型"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视觉画面。"形"主要指的是形象的平面特征,包括各部位之间的准确位置关系,是写实绘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决定了是否能够准确地描绘出模特的形象,强调二维表达的准确性;而"型"则主要指所表现形象的体积和空间关系的表达,强调三维的立体感表达,即形体的塑造。"形"和"型"相辅相成,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整个画面的表现效果。
人物素描头像作为素描基础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求作画者不仅要掌握头部的基本解剖结构,理解头部的形体结构,还需把握对象的局部特征,以及对形体的观察力、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等等。想要准确描绘形体,需要仔细观察,同时还需要了解人头像的基本特点。头部结构最基本的特点是左右对称性,从正面角度画模特儿比较容易把握这种对称特点;而从半侧面画模特儿则受到透视因素的影响,在平面位置上画准对称性并不太难,但从体积上做到左右对称就比较困难了。对于“形准”的要求需要在各部位平面位置的准确性上严格把关,对于“型准”的要求则需要依赖内部解剖结构。在人物头像素描中,头骨起着关键作用,需要以头骨为框架,画准整个头部的比例、透视、动态、斜度等,实现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的有机结合。
二、形神兼备——人物素描的最高要求。
形与神是一幅优秀作品所必备的两个关键因素,形态的准确是神韵的基础,描绘形态相对容易,而表现神韵却颇具挑战。人物素描不仅要捕捉不同人物的特征,更要深入描绘个性气质、神态情绪、理想追求,展现人物的完美和谐、庄重自然、青春活力,呈现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经历与不同环境下的精神风貌。对于已具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解决形态的准确性,同时注重人物神态的描绘。在日常练习中,要着重表现人物内在性格和情绪,而非等到技巧提高后才追求。要留意眉眼嘴等部位情绪变化的呈现,抓住模特神态最为自然生动的瞬间,这样更容易赋予画面生动感。
三、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
艺术作品的完整形象是所有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毕加索曾说过:“没有完整的形态,再精湛的细节也毫无意义。”“完整形象”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品整体效果的完整性,二是整个创作过程的完整性。
观赏一幅画作时,整体视觉效果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从整体出发,全面观察和体验,才能把握作品的整体形态和气质。而片面关注局部细节,忽略整体效果,只会导致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不足。观赏时要具备整体意识,这不仅是视觉习惯的问题,更是审美需求的体现。
作画过程中应当注重整体观察,全面把握整体形象,整体把握局部细节。观察时应以整体意识为主导,在具体刻画时进行比较分析,关注物体特征的整体特点,同时展开特征的关注。有些同学在作画时可能急于求成,着眼于局部效果,但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只注重某一部分的完整性,而其他部分却空白,导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解决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关键在于比较的方法,比较色调的深浅、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斜度,透视关系的远近、虚实等等。通过这些比较,才能准确地表现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
整体也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要重视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体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在学习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点。
在绘画过程中,比较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用来处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避免陷入孤立、片面、狭隘的观察,从而更全面地把握绘画对象。比较分析是观察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形状、结构、比例、明暗、空间、质地等绘画要素。在写生时,比较分析意识贯穿整个作画过程,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对象的特点和整体形态。
绘画实践中的整体和局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把握整体需要广阔的胸怀和高远的眼界,有时候缺乏专业训练的眼睛反而更容易被局部细节所迷惑。深入刻画时的分析意识是确保局部服从整体需要的关键。有些细节会因整体要求而自行消隐,完成其应有的作用;每个细节都不应占据其他细节的位置,而是在整体中相互融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四、再现与表现——两种基本的绘画形式
素描的再现性是指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忠实地再现客观对象的形体特征,真实客观地揭示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素描的表现性是指以画者的主观感受为依据,运用夸张和变形等手法,强调对象形体中的情感因素,强烈表现作者对对象的体验和评判,表现性是素描学习的最终目的。素描的再现性是素描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往往一幅作品是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结合。
虽然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创作出超越现实的艺术作品,但对于初学者的素描学习来说,重点是在平面上准确再现客观对象,让观者产生逼真的视觉体验。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构图能力 ……此处隐藏20010个字……br>
素描的心得体会14通过对西方艺术发展多样性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表述,说明在当今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走在时代前沿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创新精神。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石,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深入。今天的造型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觉形态,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装置、服装等使造型艺术这个感念不断扩大,越来越丰富。
西方在中世纪以后,其艺术形式就不断的丰富。尤其从印象派的出现直到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令我们应接不暇感触万千。比如: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对于我们来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交流在融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些艺术形式。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它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极其重要的。
世界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是时代发展最前沿的一面旗帜,所以艺术教育不能脱离这个时代。素描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必须与时代同步。
一、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人对客观世界及对人自身的不断认识,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艺术家发现了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所以当代西方艺术形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现象。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能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思想,引导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素描教学
1、素描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素描教学应解决的是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在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感。在形象感觉的表现与传达中。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里既有视、知觉的训练也有表现技巧的训练。工具材料的运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2、素描教学中的针对性
素描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由教学进度的不同、专业的性质不同决定的。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专业课程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引导。针对特定课题的训练。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将素描艺术的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及要求,要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各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以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3、素描教学中的技能
技能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教学实践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1)观察的方法。视觉艺术离不开观察,其本身并不需要技术,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能够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有些人对色敏感,有些人对形敏感,有些人喜欢粗线条的大关系,不拘小节;而有些人则喜欢细节的罗列,不厌其繁。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教学中如何引导既是观念的问题也是个技术性问题。
(2)工具材料的运用。一方面要多尝试运用各类材料,以便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为能充分表达自己做好物质的准备。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描教学就是最初的结合点。透视学、解剖学、美学等都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体现了极复杂的技术性,应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有重点的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
4、素描教学中的实验性
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是有其相对稳定性的,但是,作为艺术教学,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主要目的。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只会造就没有创造力的人。
社会的进步需要有思想、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大学生。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是创造精神。总的来说,素描教学处于继续探索阶段,许多教育专家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出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教育工作者这些是我想说的一些观点,也是几年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当然还不成熟,但是艺术是需要发展和创新的。
素描的心得体会15不知不觉六个星期晃眼而过,我们对素描的学习也告一段落。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积累了一些个人学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在这里进行以下小结,主要是浅谈一下素描的学习心得。
当时初到画室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听着钱老师说:“我们先摸一下大家的底……”这下我心里不免忐忑起来,这么久不拿画笔,这下出糗出大了。在我的记忆中素描就是黑、白、灰的关系;曾经为了应付考试不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都会“抄”得很小心,根本就放不开自己的手,一直觉得画好就要画得像。但是这次在版专老师的'谆谆教诲下让我对素描有了新的见解,因为以前都是为了应试去画画,而现在却可以大胆去表现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手完全放开。
一开始我们进行的内容是画石膏几何造型,为了画得像而细扣细画,一幅作品毫无生趣可言。老师为我们找到了一种适合我们的绘画方式——碳条的粗旷笔触、色粉笔的独特绘画方式,无一不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尽管我们的画并不怎么出色,但是钱老师依然不断地对我们进行鼓励再鼓励,把我们原先的紧张情绪赶到了千里之外,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让我们不再拘泥于线条之中。当我们的作品一幅幅绘画完成,画得效果一次比一次出色,很难想象这些作品出自我们的画笔,那种奔放随性的感觉在我们的画作里显现无疑。画完之后的成就感让我体会到,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这样的自由。
我对绘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它是自己意识的体现,而并不仅仅是一味的抄写,我们已经脱离了为了考试而画画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创新,更加大胆地去绘画,使自己的画面以及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里我要感谢钱老师和李老师!是你们的耐心教导才使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谢谢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