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课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 ,谁再来读读? (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2、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1)从哪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3、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4、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5、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6、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8、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9、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0、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
11、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2、看哪,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西湖一年四季风光图片,配乐的荷花组图,有关杨万里的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一番。(映示画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恋往返,心旷 ……此处隐藏24222个字……感,背诵全诗。
(1)提问:西湖六月的景色确实太美了,难怪诗人会发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叹。那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指名回答。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4、小结: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结合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是一个好方法。接着,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绝句》,好吗?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和背诵《绝句》。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好的。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我们知道什么是绝句了。这首绝句是杜甫闲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写的四首绝句中的一首。究竟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能让他情不自禁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位诗人吧。
(2)简介杜甫(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绝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那么,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PPT出示《绝句》插图)提问:图画上,诗人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正在家里坐在窗前看窗外的景色。)
出示任务:朗读《绝句》,观察课文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第一、二行诗句猜的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蓝的天空。
第三、四行诗句猜的意思:透过窗户望到了西岭千年不化的白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将要远去东吴的船只。
3、体会诗人情感,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绝句》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诗歌前两句是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由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构成的由近到远的、色彩明丽的景色。后两句写了诗人透过窗户远眺西岭壮美的雪山,以及门外江面上停泊的船只,由远到近,构成另一个清新广阔的景色。
提问:诗人写自己在家里看到的如此色彩明丽、清新广阔的景色,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心情呢?(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想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导语:那么,你能根据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人描绘的第一个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行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2)反馈指导。
两只黄鹂在不远处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鸣叫着,一行白鹭在蓝天上飞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4、背诵全诗。
(1)导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东吴船,看到如此绝美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舒畅啊。让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四)小结:(两首诗歌的学习方法,见第一首的小结。)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湖、绝、岭;上下结构:莲、穷、荷、含、吴。
2、指导“湖”“绝”“岭”的书写。
(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观察并说说“湖”“绝”“岭”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提示:“湖”三点水偏左;“古”字瘦长,主体在竖中线左边;竖压竖中线起笔,第一横过竖中线收笔,横折在横中线下方起笔到竖中线转折,折压竖中线;“月”的撇穿插打“古”的下方收笔。“绝”字右比左上下都要伸出;“色”竖弯钩在竖中线左边起笔,舒展。“岭”字山字旁竖折的折要斜;“令”的撇穿插到山字旁竖折对着的位置收笔,点压横中线。范写“湖”和“岭”。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莲”“穷”“荷”“含”“吴”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莲”“穷”“荷”“含”“吴”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莲”“荷”“吴”下窄下宽;“穷”“含”上宽下窄。)分别提示:“莲”字的“车”撇折压竖中线起笔,过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转折,压横中线收笔;走之底的点起笔与“车”的短横齐平,捺舒展托住“车”。“穷”字的穴宝盖点压竖中线起笔;“力”的撇压竖中线起笔,穿插进穴宝盖,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下方起笔运笔。“荷”字下面的单人旁靠左,“可”的横河“口”都过竖中线,“可”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方。“含”字的“人”撇和捺要舒展,撇富哦横中线收笔,捺压横中线收笔;下面点压竖中线收笔,横撇的横压横中线,撇在竖中线收笔。“吴”字上部的“口”略扁;“天”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方起笔运笔,撇压竖中线起笔,舒展,捺舒展,收笔与撇齐平。范写“莲”“穷”“荷”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会写字书写练习。(略)
八、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口头组词和会写的字字形比较板书(略)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六月中黄鹂翠柳
不与同白鹭青天
无穷碧千秋雪
别样红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