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婆婆事迹材料(优)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材料吧,借助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一起来参考事迹材料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婆婆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婆婆事迹材料1她1950年6月生,现生活在彬县香庙镇下新庄村,是一名共产党员。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有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她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善良、纯朴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是邻里们羡慕的家庭。
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在她看来却不然,因为我与媳妇之间的关系是很和谐融洽的。我们之间与其说是婆媳关系,不如说是母女关系,因为她给予媳妇的关心与爱并不亚于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她常常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得了个好妻子,我得了个好媳妇,你不准欺负她,要对她好一点,如果让我知道你有欺负她的地方,我一定不饶你。〞她的这番话,儿媳听到了乐在心里,喜在脸上,为她们相敬如宾的婆媳关系奠定了根底,也增强了儿媳一心一意把持好家庭的信心。
她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问起她对于如何做个好婆婆有些什么窍门时,她说:“人和人之间哪会有什么矛盾呢?更何况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想上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我也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和儿媳相处近二十几年从未红过脸。儿媳错了,她耐心说服,儿子错了她耐心批评。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妇不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
20xx年儿媳生育小孙子时,凌晨四点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难忍,她知道儿媳是要分娩了,情况紧急,她深夜里找车载着她们去了医院。
产后,她也一直陪同儿媳在医院,她把照顾儿媳的重任毫无怨言得承当了起来,每天扶着她坐起、躺下,擦身、端饭、倒尿,同时她还得照顾孙女。有人问她,你有怨言吗?她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每个人都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相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要学会爱周围所有的人,每个人都会生病、会有困难的时候,爱家人也就是爱自己。可她自己却从不愿麻烦儿女们,她说,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干,我只要能动弹就不应耽误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把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事业中去。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媳妇眼里,她是一个疼爱媳妇的好婆婆。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她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娶来儿媳,就是自己多了个闺女。儿媳都学会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她没有像其他的婆婆那样,媳妇进门后就安享晚年,而是全力帮助她,做好她的坚强后盾,帮助出谋划策,照顾孩子,一刻也不得闲。
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儿媳谈心、解开她心中的疙瘩。儿媳快乐的说:“是我婆婆教育的好,尊老爱幼头带的好〞。
在村里谁家遇到农忙、红白喜事来请她帮助,她都有求必应,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先去帮助别人,有的一干就是好几天,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得失。乡亲之间,妯娌之间,朋友之间,她发现谁家有病人就主动前去看望;
有的生活上遇到困难,她尽力帮助;
在村里,只要她遇上要饭的人,她从来不放过对他们的帮助。大家都说她是一个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热心人。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村里有什么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就是她不能参加,她也会让孩子们参加,她说参加集体活动不光是图个热闹和快乐,乡亲们聚在一起也是个交流的好时机。
作为一名党员,村上的组织生活以及学习活动无论是吹风下雨,她总是积极参加,没缺席过一次。她还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她担任村妇委会主任那些年,村里的妇女有困难来找她,她总是尽量的帮助和解决。她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保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她不光持家有方、教子有术,而且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也很融洽。村里的人们说起她一个个都赞不绝口:那可是善良的人哪!她从没和人吵过一次嘴,打过一次架,邻里谁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几十年来,她都默默地去帮助村里有困难的人,谁的孩子生病了,她急在心里、痛在心里。她常说:大家把关系处理好了比什么都好,人生只有这么久,大家要珍惜缘分,干嘛非得活的疙疙瘩瘩的。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常说,没有这个好婆婆,村里就没有婆媳关系这么融洽的好风气,就没有这么和谐的村庄。在儿媳的嘴里是:没有我婆婆的一身示范和对我们的影响,就没有我们这么和睦可亲的一大家子。
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保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叶正英,高邮市卸甲镇张余村叶家组村民,多年前,入赘的丈夫突患重病,撒手而去。留下年迈父母、十岁男孩、三岁幼女、两个青春稚气的妹妹。她没有组合新的家庭,默默一个人挑起了照顾老人,抚养孩子,照顾妹妹的生活重担。孤儿寡母,深夜长哭,白天挑担,她都咬着牙,挺了下来。为改变贫穷的生活,她开始学磨豆腐,用辛勤劳动走上了致富之路。她孝顺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两个妹妹出门,她如同家长一样隆重操办。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每逢农忙,为了让儿子安心工作,从不让他来回奔波。儿子不在家,叶正英把儿媳妇当做亲女儿看待。对邻里乡亲,她更是一副热心肠。普法活动、妇女活动、公益捐款,她第一个报名……叶正英也有自己五年规划:再干两年,孙女儿到市中读书,她就到市区陪读,让儿子媳妇安心工作。对此,她充满了憧憬。
好婆婆事迹材料2XXX,今年60岁,家住XXX乡XXX村一社,她有四个孩子,两儿两女均已结婚成家,两个儿媳进门十多年和她生活在一起,在这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充满着祥和融洽的气氛。在亲戚眼里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在邻居眼里她团结邻里、互帮互助,在晚辈眼里她爱护晚辈、婆媳关系相处融洽和睦。
XXX有着传统妇女的纯朴和善良,她平时很注重节俭,从不浪费一点粮食,也深知挣钱不容易,美好生活需要奋斗,告诫孩子们把钱花在有需要的地方,不要乱花一分钱。大家庭中成员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家里有 ……此处隐藏11331个字……遭遇不幸,坚守与付出折射人间大爱
唐xx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上世纪80年代时,二十多岁的唐xx和丈夫喜结连理,平淡的日子透着数不清的温馨和欢乐。然而,好景不长,命运和唐xx开了个玩笑,1xx年,丈夫因积劳成疾不治身亡,一年后,二儿子因父亲去世受刺激患上精神病。面对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唐xx也曾以泪洗面,也曾感慨过命运的多舛。“哭过后,想想日子还是要过下去”,于是,已快50岁的她成了四口之家的“顶梁柱”。
来不及悲伤,唐xx一边悉心照料儿子,一边四处打听治疗精神病的药方。儿子得病后,什么也干不了,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打骂她,常常在她做事时,一不小心就被儿子破坏掉,唐xx没有怨言,把儿子收拾得干洁净净,15病情也有所操纵。
时年,家里还有年过古稀的公公,已成家立业的大儿子,快二十岁的二儿子。丈夫在世时,两个儿子曾与父母达成协议:父亲由大儿子负责养老送终,母亲由二儿子负责照顾。唐xx的老伴过世后,老大便以义务尽到为由退出了母亲的生活,从此,唐xx便成了无依无靠的浮萍。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老二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转,能和年迈的爷爷一起帮家里干些农活,生活还还能牵强维持。虽然儿子的身体都有所好转,但家里因为给丈夫和儿子看病已经欠下了许多债务,家里的经济状况依旧窘迫。为减轻家里的负担,48岁的唐xx毅然决定外出打工。坚持坚决,柔弱双肩担起十七载风雨
1xx年,唐xx将家人托付给邻居,只身来到安康xx区找工作。一开始,由于年龄大找不到固定工作,她在建筑工地提过灰、搬过砖、送过货,什么能挣钱她就干什么,有时一天打好几份工,晚上就蜗居在别人家的茅房里。“口渴的时候,连口水都喝不到啊。那是最困难的时候,只要有个歇足的地儿,我也就满足了。”每当回忆起那段时间,唐xx总忍不住掩面哭泣。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唐xx谋得了环卫工人的差事,负责清扫安悦街至大北街段马路。那时环卫工人每月工资仅xx元,为了省钱给老二看病买药,唐xx舍不得租房子,仍坚持住茅房。
16在别人看来,环卫工人就是扫大街这样不起眼的职业,但是唐xx却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并且乐在其中。由于工作努力认真,为人善良热情,唐xx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许多人介绍唐xx去当保姆,工资是环卫工人的好几倍。但她不为之所动,“保姆工资高但是不稳定,在这里工作,工资虽然低但是有保障。每月稳定,能攒点钱回去看儿子,也能养活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 20xx年,老二病情更加恶化,唐xx便把他接到城里与自己一起住。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唐xx租了一个小房子。凌晨四点,唐xx便拿着工具出门工作。空旷的xx街道上,只有寂寞的街灯和偶然奔驰而过的车辆陪伴这个瘦弱的老人。
一个月xx元的工资,房租50元,水电费、生活费若干,还要给老二买药,怎样才能充分利用仅有的那点工资?唐xx每天在心里算计着。岁月在她脸上划过沟壑,生活压弯她的脊梁,但她从来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告诉自己,为了孩子,要坚持。
20xx年,老二精神状态好转,经熟人介绍,认识了28岁的丧偶妇女史显兰,并喜结连理。一直以来,儿子的终身大事是唐xx心中的一大牵挂,如今,老人心愿已了,却又有了新的'苦恼:史显兰患有癫痫,需要定期药物治疗,还带有年幼的一儿一女。本来穷困潦倒的家又增添了17三口人,生活的重担再次压得唐xx喘不过气来。由于房子太小住不下这一大家人,唐xx咬咬牙,带着一家人搬到龙窝街一处简陋的民居里。这时,她每个月工资1000元左右,要付400元钱的房租,儿子、儿媳每个月的医药费加起来300多,电费水费100多,生活费根本所剩无几。
为了照顾好史显兰,让她早日康复,唐xx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在干好自己工作同时按时给她做好一日三餐,洗头擦身,5年如一日。但儿媳根本不认识她,动不动还发脾气,朝她身上摔东西。每次唐xx除了躲和跑,从不和她计较。对于外人的到来,儿媳没有任何反响。唐xx说,从嫁进唐家至今至今,她就不认识家人了,晚上经常不睡觉,一个人在床上唱歌或者骂几句别人。走进史显兰的卧房,洁净整洁的被子、床单,屋内没有任何异味,一点不像有病人的房间。“她弄脏了我就洗,保证不让她身上有味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患病的儿媳史显兰在婆婆唐xx的精心照料下,发病的次数越来越少。“她既然已经嫁过来,和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不管怎样,我们不仅不能抛弃她,更要好好照顾她。”唐xx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撑起这个家,唐xx省吃俭用,为了买到廉价的菜,她跑遍xx区的大大小小的菜场,“只要这个家能好起来,我辛苦一点没关系……”笑对人生,倾毕生精力撑起爱的晴空
一转眼,公公已过耄耋之年,儿子得病近16年,儿媳也患病5年,这些年,唐xx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好饭,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体力不支,还患上了冠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做环卫已有点力不从心。为了能治好儿媳的病,多年来,唐xx四处求医问药,但是效果始终不太明显,“医生说这病没法根治,只能操纵病情。”但唐xx并没有放弃,她省吃俭用,仍然怀着一线盼望把儿媳送进xx区各大安静医院治疗,每个月支付着高额的药费。“儿媳就是我的亲女儿,不管多难,我都要帮她治病。”唐xx说,盼望儿媳快点好起来,她真的太苦了,假如有可能,我真情愿为她分担一些病痛……
看着家中里里外外的活一下全都压在唐xx瘦弱的肩上,周边群众看着很心酸,可唐xx常说“没什么”。“20多年来,可能我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我不会放弃家人,更不会放弃生活”。
20xx年春节期间,唐xx因为冠心病住院,懂事的孙儿孙女便承当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孙子胡兴晨负责给奶奶送饭,孙女胡陈玲在医院边复习功课边陪奶奶。姊妹俩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奶奶一起清扫大街。看着懂事的俩孩19子,唐xx总向别人夸奖道:“虽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人。为了这个家,为了两个孩子,再苦、再累,我也会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今年七月,老城办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给她送去了xx0元慰问金;区老龄委也给她送去了慰问金和生活用品;早阳镇为唐xx的儿媳及孙子孙女办理了低保手续;校方领导在了解胡陈玲和胡兴晨的家境后,免除其补课费用。 “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关怀,我更要好好把工作干好,只要人勤快,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她每天的生活从凌晨4时开始:起床后先把炉子打开,架上一铝锅水后迅速到自己路段上开始清扫卫生,7时多卫生清扫完毕,回家给儿媳和儿子洗漱、喂药、做饭,安排好儿子、儿媳,简单吃两口饭,又马不停蹄地到自己工作路段检查地上有没有谁抛洒垃圾,再一遍一遍地清扫。由于她勤劳诚恳,18年来,唐xx始终保持着每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提起唐xx,领导和同事总是赞叹不已。谈起以后的生活,唐xx满是乐观:“累是累了点,但不累哪能有收入,现在只要肯吃苦,就不用怕挣不了钱。趁着自己现在身体和精力都还行,多挣点钱,用不了几年,家里的外债根本上就能还清了,等把孙子供到大学,我就算完成任务了。”说到这里,唐xx脸上又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面对贫穷,唐xx选择坚强面对,18年过去了,唐xx用矮小瘦弱的身躯,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