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大讲堂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师大讲堂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师大讲堂培训心得体会16月29日,由广东省江门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xx名教师工作室和中国教师研修网承办的“五邑名师大讲堂”系列展示活动第十一场在江门市第一中学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展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观摩的方式展开。本次活动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为依托,通过课例展示、专家讲座、专家点评与指导等活动,围绕如何构建深度阅读课堂,充分利用语篇这个学习语言的主要载体,采用恰当的英语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文化意识展开主题研讨。本人作为麦剑平名师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了这次研修活动,获益良多。
首先我们观摩了江门市第一中学王超老师的课例分享——选择性必修四Unit3SeaExplorationReadingandThinking部分。在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理念指引下,王超老师创设与本单元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引导学生研读语篇,运用思维导图和小组合作层层递进深度解读文本。然后我们观摩了开平市教伦中学邹娟丽老师的说播课展示。邹老师以人教版20xx年教材选择性必修四Unit3UsingLanguage——ExpressYourOpinionsonSeaExploration为依托,从教学材料、学生学情、问题突破与措施、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深入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邹老师的说播课,以教学内容为导向,从导入到建构、解构、再构,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扎实的基本功,很好地进行了语篇输出,是一次高质量的说播课展示。最后我们聆听了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麦剑平老师《构建深度阅读课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黄丽燕教授对本场活动进行的总结和点评。
通过这次研修活动,不断反思和对比自己的教学,本人深刻理解到要有效落实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停留在词汇和语法等具体语言知识学习层面,要从多种目标培养出发对语篇进行深层次分析,基于文本主题,从内容、文体、语言和作者等方面深入解读文本。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通过充分阅读并理解文本意义和文本形式,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与教育价值。但教师要通过对文本特征和特点的分析确定文本形式与意义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文本特征理解意义、把握语言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文本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这也是黄丽燕教授在点评中所强调的。有效的教学必须基于有效的文本解读。而有效的文本解读一定是依据对文本题材和体裁的分析,不同的题材和体裁决定了不同的文本教学形式和教学重点。教师要在文本解读中,把握主题、理清主线、抓住重点读懂、读透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和形式,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研读语篇就是读者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做深入的解读。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们都能真切体会到教师们是很透彻地研读了语篇的。深入研读语篇,对教师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研读语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依据语篇的基本意义、价值取向、文体风格及语言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利用作者视角、写作背景和时间等信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通过这次的教研学习活动,在借鉴取经的同时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应树立文本解读意识、丰富自身知识背景、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深化对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理解,同时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激活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引领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有效教学。
名师大讲堂培训心得体会220xx年6月29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由江门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麦剑平名教师工作室和中国教师研修网承办的“五邑名师大讲堂”第十一期“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深度阅读课堂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江门市第一中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作为工作室一员,听了老师的课堂示范和专家的点评,心灵得以洗礼,收获满满,对今后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有了新的认识和动力。
首先是江门市第一中学的王超老师现场授课,他以人教版20xx年教材选择性必修四Unit3《ReachingOutAcrosstheSea》阅读课为载体,给大家展示了如何把英语学科素养理论和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终知识和能力达到迁移创新的高度,整节课是在轻松的活动与体验的氛围下开展,王老师打破了传统标准答案的牢笼,引导学生去表达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的热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设计的开放式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整篇文章的脉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最终得出几种不同的思维导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王老师的这节课得到很好的体现。
接着是开平市教伦中学的'邹娟丽老师的说播课,人教版20xx年教材选择性必修四Unit3《OpinionsonSeaExploration》,这是一节读写课,在读的部分,邹老师先指引学生对文本信息和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纳,使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构造有足够的了解,为后面的写打下基础。在写之前,邹老师对海洋探索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包括结构元素、常用表达、句式升级等等,给学生完成快速写作做了铺垫,减少学生对写作的焦虑。整节课行云流水,师生互动间已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读写课在整个大单元教学中是比较难的,既要完成知识的输入,也要能输出知识,邹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麦剑平老师紧接着作了《构建深度阅读课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报告。麦老师从重视课前导学到课堂导入都作了明确、详细的剖析。作为一线教学的名教师麦老师非常注重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她用课堂教学实例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使人更加容易理解和认同,对教学教研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尤其是在如何构建深度阅读课堂方面,她认为深度阅读是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发展高阶思维的阅读模式。麦老师强调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度研读语篇,构建文化意识。
最后,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黄丽燕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黄教授对课堂的点评可谓入 ……此处隐藏10008个字……,我真是大开眼界,见识了两位老师超强的业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游刃有余地践行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创设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语境,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王超老师的阅读课共由5个活动组成,活动层次清晰,包含了感知与注意、获得与梳理、概况与整合、分析与判断、批判与评价和内化与运用等多种活动,从低阶到高阶,引领学生从理解文本到超越文本。邹娟丽老师的读写课设计思路清晰,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语言运用、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体现了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环环紧扣,在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教、学、评的.融合和统一。
随后,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我们敬爱的麦剑平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构建深度学习阅读课堂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麦老师主要就“语篇”、“深度学习”、“阅读能力要求”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讲解了深度学习阅读课堂和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和意义。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一节好的英语课应注重语篇的选择和分析。语篇是语言学习主要载体,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了解学生自觉发展的,确定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即选取什么语篇,以提升、发展学生。阅读课堂上,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中心,通过参与不同的英语学习活动,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理解文化内涵和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一节好的英语阅读课应具备深度学习的特征。麦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英语阅读理解双向细目表,让我们更立体的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应实现的能力要求。麦老师还结合王超老师和邹娟丽老师的课例讲解了深度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重视课前导学和课堂导入、深度研读语篇、开展思维活动,培养文化意识以及重视课后反思。这样,教师才能把零散的语言知识关联起来,在课堂上通过有情境、有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而不是教师被动地教授语言知识,最终实现对语篇的深层理解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以发展,最终推动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
活动最后,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黄丽燕教授对“在深度阅读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如何设计”的话题提出了宝贵且实用的建议。她通过图表展示向我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阅读认知加工过程,建议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时,应该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只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本次活动让我能亲临现场观摩优秀教师们的现场授课和说课,更能聆听名师、专家的讲座和指导,理论和实践的思想发声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获益良多,我感到非常幸福。我也再次认识到,我要加强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优秀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储备,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锤炼自己和提升自己。
名师大讲堂培训心得体会1110月26日至27日我们语文组两人有幸参加了20xx“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语文培训学习活动。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让我有机会观摩了八节全国中学语文著名教育专家、名师的精彩授课,聆听了六节专家们的微报告。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感动;他们敢于创新积极开拓的勇气让人惊叹;他们机智幽默的语言和激情澎湃的辩课让人陶醉。这次培训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提高了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不仅提升了我的语文教育理论水平,更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这次学习培训主要以部编语文新教材为主,针对新教材“宽泛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互相融合的编排特点,特邀请教育部课标研制组专家、教育部统编教材主编、省内外优秀教研人员作专题报告、点评课堂教学,并与参会教师开展互动交流,解答一线教师在使用部编新教材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困惑,帮助老师们更深入地理解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体例、选文标准、练习特点、单元教学目标等,学好用好部编语文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观摩了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我看到每个老师都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前几分钟,他们都展示了自己超前的亲和力,短短几分钟的交流就和素未谋面的孩子们建立起和谐的学习关系。虽然是很细小的细节,但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丁卫军老师的写作课,语言幽默,让学生称呼他小丁老师,以“初见小丁老师”为题让学生写作,给学习的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程翔老师的《关雎》课堂七问,一浪高出一浪,让学生在读诗中理解、感悟,一节课学生们在微笑中度过。肖培东老师的'《一颗小桃树》,抓住旁批,设计问题,教自读课文。尤其是他的微报告“备课九问”更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次培训让我收获很多。每位老师对事业满腔的热情和执着的追求感染着我,让我明白了不能满足于现状,停步不前。要做一个善思进取的老师。各位名师的教学风格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能迅速激发学生听课激情,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使学生能快速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都能把讲解看成是对话的过程,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充分给予学生个人空间,在科学的引导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来把握教材,各位名师的教学风格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能迅速激发学生听课激情,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使学生能快速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都能把讲解看成是对话的过程,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充分给予学生个人空间,在科学的引导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来把握教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吃透教材,加深对教材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备课要关注教材中的“单元提示”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紧扣教材内容,力求让学生掌握教材,从而更好的运用教材知识。其次,要多读书,只有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才能提高文学素养,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同时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用自己的勤奋学习带动学生勤奋努力。最后,还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通过学习,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一些,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今后如何把握教材,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有了提高,我会积极把新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走向更加广阔而美好的语文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