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3 11:41:09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4篇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

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

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

③他来干什么?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

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

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

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

⑧指名学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

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借助图画,根据诗句联系生活想象出小孩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难点:

1、认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人们钓鱼时的动作神态,并把观察所得讲给大家听听。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学案:

1、借助拼音熟读古诗,认写本课生字,试着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图画)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生根据图上内容进行回答)

2、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预习交流

1、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古诗,哪位孩子愿意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一下古诗呢?

(指名读—指名评价)

2、交流生字预习情况。

三、探究展示

1、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把诗读得通畅,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

3、同桌互相听读指正,全班展示评价。

4、用生字卡片做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5、小组内读古诗,图文对照领悟诗意,看看能读懂什么,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提出来。

6、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在最疑惑的地方,教师作精当的点拨,相机指导学生结合诗句和图画了解“蓬头”

“垂纶”、“稚子”、“借问”、“不应人”等重难点词语,让学生了解诗意。

7、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

8、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达标检测

1、读一读,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对应 应答 反应 应用题

倒映 映照 放映 映山红

2、背诵古诗。

五、总结拓展

1、你喜欢诗中的这个男孩吗?为什么?

(预设:喜欢,因为他天真可爱。)

2、古代的许多诗歌描述儿童的可爱的形象,写得太好了,我们来读读: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

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⑶放牧的.孩子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六、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课后审视:

我在这节课整体把握上,是先由实际生活引入(学生钓鱼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通过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和读好节奏,为分析古诗做准备。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住两个词语“学垂纶”和“怕”,让学生质疑,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当分析完后,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来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并讲述这个小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垂、蓬、侧、莓、苔”五个生字

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咱们从前学过很多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你背的这首诗描写了追黄蝴蝶的孩子,非常有趣。同学们,今天要走进我们课堂的也是古时候的一个小朋友,当时诗人把小孩儿叫作“小儿”、板书:小儿。这个小孩子在做什么呢?

板书垂钓。这儿 ……此处隐藏13907个字……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儿垂钓》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富有童趣的古诗。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释题:

教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搜集到关于诗人的哪些资料?(师生交流,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是一个手工匠。年轻时背着工具箱从事磨镜、修钉门锁等手工。人称“胡钉铰”,诗却写得很好。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被称为“胡钉铰诗”,后隐居莆田,他留下的诗传送至今仅剩四首。)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即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通过了解胡令能的经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1、师示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即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下一步学习诗句。)

2、自由读诗句,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出示生字:钓、蓬、稚、侧、莓、苔、招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

(1)自由大声读.

(2)给字组词,开火车组词领读。

( 3 )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比如:加减识字法、联想识字法、形声结合识汉字。

(4)书空“垂、借、应”,描红并且练习写一遍。

垂:注意该字的笔顺,看准哪一横最长再写。

(本部分设计得翔实,充分体现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设计意图。)

(三)、再读诗句,感悟诗意

1.同桌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找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流利。

3.交流理解:你读懂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通过小组学习或查工具书,师生共同交流理解不懂的字词。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

莓苔:莓,指某些果实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呈墨绿色。莓苔泛指生长在河边的草丛。

映:诗中指遮蔽。

遥:远远地。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环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5、解决重点问题,理解全诗内容

(1)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儿的哪些方面?(描写了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时的姿势)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儿?(天真可爱,做事情十分认真、专心)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7、指导朗读,读出小孩儿钓鱼时的认真可爱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感悟。)

(四)、引导背诵,情感深化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根据诗意,想像画面背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根据诗意,给诗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样子 蓬头稚子学垂纶,

姿势 侧坐莓苔草映身。 专心致志

神态 路人借问遥招手,

表现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知道它们的意思。

2、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导入诗题。

2、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朗读全诗。

2、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指导朗读、背诵。

2、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多音字组词。

3、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五、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7个二类生字,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识字教学,使孩子们学会运用部件组合法来识记生字,并且掌握形声字的基本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感悟古诗大意,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理解其字义,会认7个二类字。

教具准备:小孩图、路人图、草图、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感悟和理解古诗大意,熟读并背诵古诗。

2、学会7个一类生字和7个二类生字;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3、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一首描写小孩在河边钓鱼时的情景的古诗,谁还记得它的题目?《小儿垂钓》你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吗?

二、练读古诗、背诵古诗。

1、多种方式朗读古诗:学生领读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指名读古诗。背诵古诗。

2、让学生在诗中画出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同桌之间读一读。

三、对照书中插画,感悟古诗大意。

1、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涂上画了些什么?

2、通过读诗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诗句说一说。

3、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将给大家听。

四、学习生字。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