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0 18:17:06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5篇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师:我们前边学习了如何解决问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册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入课题师:不过,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好,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方式,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猴子。

1.他们先来到树下,准备摘梨: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们来分桃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我们班27人,每人分1个桃子后,还剩4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一篮有多少个桃子?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求部分,而第二题求总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这1道题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解决;第2题是已知部分,求整体或总数,所以用加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儿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课件呈现情境图: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数,而没有问牡丹。所以,这个问题与牡丹的盆数无关,也就是说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有一个多余条件的问题的练习,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提高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四:分糖。

1.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小明和红红分别有多少块糖?红红还剩多少块?小明还剩多少块?

3.呈现问题:

(1)红红吃了多少块糖?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已知总数求部分”、“多余条件”。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

(五)情境五:运梨。

(1)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2)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4)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第一次运走的数量与再次运走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小平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小平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逆序、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在利用方法与策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与灵活性。】

(六)情境六:母鸡下蛋。(同数相加)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法来解决。】

(7)情境七:分装鸡蛋。(减去相同的数)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装满是什么意思?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连减法、列表法、画圈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教师要 ……此处隐藏14533个字……名学生叙述算理。这里教师并没有在第一个学生说出算理后就急切地板书出算理,而是多让几个人说后,才板书出来。这种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倾听和自我知识地完善。达到让其他学生逐步内化地目的。从而学生才能从一种解题方法发展到两种,三种。

不足之处:

1、教师在引导、帮助学生梳理两种算法的过程中,图文没有结合好,教师要充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用的综合法解答的,梳理时可以用分析法来梳理,不仅让学生在今后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更好地找到中间量提供基础。还让学生学会了用分析法或综合法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5吨水,水费是10元。照这样计算,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20元。

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三、探究新知。

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照这样计算,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元?

自学指导一:

1、理解题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2、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出理由。

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你能列出等式吗?

4、解比例,检验,作答。

小结: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8χ= 12.8×10

χ=128÷8

χ=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检验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例6: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自学指导二:

1、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出理由。

2、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设要捆x包。你能列出等式吗?

3解比例,检验,作答。

检验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交流总结:解答用正、反比例解的应用题的步骤:

1、判断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注上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

5、检验、作答。

四.巩固延伸:

1、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3、500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吨的海水含盐几吨?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课堂作业。

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7题。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1、判断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注上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

5、检验、作答。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5

  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讨、交流。

一、预习检测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0个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6个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5小时,剩余部分由甲乙合作,还需多长时间完成任务?

2、理解标价、售价、进价(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

利润= - 售价= 折扣

  二、 合作探究

例1:一件夹克衫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8折(标价的80%)出售,结果获利28元,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多少元?

练习:1、一件商品按成本提高20%标价,然后打9折出售,售价是270元,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

2、某种家具的标价是132元,按9折出售,仍可获利10%,求这种家具的进价是多少。

试一试:改变例题6中的部分条件,编一问题,再请你的同学列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例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1、银行的`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2.25%,所得利息要交纳20%的利息税。

(1)已知一储户的一笔一年定期储蓄到期后可取回5090元。问该户存入银行多少本金?

(2)小红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红买了只价值为48.60元的计算器,问小红的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练习: 肖春的妈妈前年买了某公司的二年期债券4500元,今年到期,扣除20%的利息税后,共得本利和约为4700元,问这种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

三、达标提升

(1)某企业存入银行甲、乙两种不同性质的存款共40万元,甲种存款的年利率为5.4%,乙种存款的年利率为4.6%,上缴给国家的利息税为20%,该企业一年可获得利息共15360元.求甲、乙两种存款各多少元?

(2)、某商店以90元的售价卖出2件不同的衬衫,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问该商店卖出的这两件衬衫盈利了,还是亏损了?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